單位名稱: | 福泉市投資促進局 |
網站名稱: | 福泉市投資促進局更新時間:2024/10/25 22:07:40 |
相近名稱: | 福泉投資促進局,福泉市投資局,福泉市招商局 |
網址URL: | 福泉市投資促進局 |
辦公地址: | 貴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馬場坪工業園區樂崗路 (郵編:550500) |
電話傳真: | 0854-2227811 |
電子郵箱: | gzfqzsj#126.com(發電子郵件時請將#改為@) |
服務QQ: | [ 暫無福泉市投資促進局的QQ號碼 ] |
網站備案: | 黔ICP備13000926號-1 |
相關簡介: | 福泉市轄5鎮1鄉2個辦事處,面積1688平方公里,總人口33萬,其中城鎮人口近10萬。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、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、全國科普示范市、中國傳統文化旅游名城,貴州省著名歷史文化名城,連續六次獲“全國雙擁模范城”稱號,具有獨特的區位、交通、資源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。 在貴州省范圍內,福泉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突出比較優勢:一是歷史悠久,文化燦爛。二是資源富集,物質豐饒。三是區位優越。四是基礎設施完備配套。五是環境優良。下面,逐個向大家介紹。 (一)歷史悠久,文化燦爛。 福泉歷史悠久、人文薈萃。早在殷周時期,是梁州、荊州商裔,越領且蘭國地。春秋戰國時期置且蘭縣,隋唐五代置賓化縣,宋代為藜峨里寨,明代先后為平越安撫司、平越軍民府,清代置平越直隸州,1913年為平越縣,1953年改為福泉縣,1996年撤縣設市,是貴州較早開拓的地域之一。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,福泉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,尤以“古城文化”最為著名。現存有秦漢時期夜郎王竹多筒誕生地——“竹王城”遺址;這里有始建于明代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“福泉古城垣”和“葛鏡橋”;更有傳承600余年、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福泉陽戲等等。道教武當山內家功開山鼻祖張三豐在福泉山修道成仙等傳說更為“古城文化”增添了神秘色彩,豐富了民間文化。這塊古老的熱土人杰地靈,明清兩代先后中進士40余人、舉人100余人,這里有被永樂皇帝封為隆平侯的平越衛指揮張信,有載入《明史》的開疆衛士總兵安大朝,有戶部尚書兼左都御史黃紱,更有“一朝三翰林”的佳話;抗戰期間,西南交大遷址福泉辦學6年(現福泉中學),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福泉擔任校長期間,培養的專家、學者遍布國內外;建國以來,新一代英才更如雨后春筍,競相輩出。 (二)資源富集,物資豐饒。 一是礦產資源豐富。在這塊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,礦產資源富集,探明儲量并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礦產達26種,其中磷礦以質優、量大馳名中外,儲量達10億噸以上,享有“亞洲磷都”的美譽;煤炭遠景儲量達1.5億噸以上,其它優勢礦種有煤、鐵、重晶石、硅石、油頁巖、鉀頁巖、鋅、鉬、釩、碘、鎳、稀土等,也儲量豐富,極具規模開采價值。 二是生物資源多樣。蕨類植物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遍及全市各地,種屬較多。珍稀植物有銀杏、杜仲、天麻等。珍稀動物有穿山甲和大鯢。糧食主產水稻和玉米,經濟作物盛產品質優良的烤煙、油菜、生姜、大蒜等,其中以“金谷福梨”最為有名,種植面積達10萬畝。 三是旅游資源獨特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古城垣、葛鏡橋與道教圣地福泉山、省級風景名勝區灑金谷融為一體,集“古、幽、奇、險”于一景,“山、水、樹、林、泉、洞、寨”爭奇斗妍,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,古城文化、道教圣地、幽谷古風、三江碧水交相輝映。金谷春雪、間隙奇泉、古“茶花王”、還有載入基尼斯世界記錄的千年古銀杏等等。 (三)區位優越。 福泉地處黔中經濟圈、貴昆經濟帶、成渝經濟帶及“泛珠三角”經濟合作區的交叉節點和貴陽一小時經濟圈。北承四川、重慶,東接湖南、江西,西臨云南,南聯兩廣,是西南出海通道的必由之路,獨具“北承南聯、西進東出”的區位優勢,是貴州南下北上、東進西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。 (四)基礎設施完備配套。 一是交通便捷。市區位于湘黔鐵路和湘黔、黔桂、馬遵三條主干公路交匯處,貴新高速公路、株六鐵路復線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馬重高速公路貫通市境,至省會貴陽和州府都勻分別只需1小時和半小時車程,是貴州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。福泉火車站是貴州第二大貨運站,年吞吐能力在500萬噸以上 。 二是電力充足。境內有500KVA和220KVA變電站各1座,110KVA變電站8座,35KVA及其它等級變電站網狀分布,不僅能滿足福泉市工農業發展的需要,而且還向兩廣、湖南等地延伸,是西電東送的重要樞紐。國電福泉電廠2×600MW級超臨界機組是貴州省“十一五”重點工程, 2012年底投產發電。 三是水力豐沛。全市水資源總量達9億立方米,城市供水能力達2.46萬噸/日。高車水庫是以城鎮及工業供水為主,兼顧農業灌溉的綜合利用型水利工程,設計日供水9.42萬噸、灌溉面積1.41萬畝,2012年底建成投產。 (五)環境優良。福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華中濕潤區,熱量豐富、雨量充沛,植被豐富,氣候宜人,生態優良。工業基礎好,貿易活躍,環境承載能力強,具備規模承接產業與人口轉移的巨大潛力,也是貴州中線的旅游勝地。全國最大磷化工業基地—甕福(集團)公司就在市境內,以磷化工為龍頭,煤炭、冶金、建材、包裝、農產品加工等多行業工業體系已經形成,磷化工、煤化工、氟化工、碘化工協調發展,工業化水平較高。近年來,我市按照“符合政策市基礎,環保達標是前提,安全生產是保障,促進就業是根本,實現發展是目的”的要求,不斷加大發展環境打造力度,積極為非公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,相繼引進了加拿大威頓公司、天福公司、川恒化工有限公司、四川利森水泥等外資投資企業,全市工業經濟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得以迅速發展。 近年來,我市緊緊把握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,大力實施“工業強市、農業穩市、城建興市、環境立市、文化亮市” 發展戰略,統籌城鄉協調發展,有效地推進了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,全市經濟社會全面步入持續提升發展的新階段,在2006年躋身全省經濟強縣(市)行列, 并于2012年2月獲國家工信部授予“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”稱號。 一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。以磷化工、煤及煤化工、冶金、建材、機械制造為重點的工業初具規模。以烤煙、茶業、水果、蔬菜為特色的農業逐步形成產業化生產經營格局,以旅游、房地產、現代商貿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,已初步發展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、貴州省磷煤電一體化循環經濟區和黔中旅游勝地。 二是重大項目穩步推進。隨著優勢磷礦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,建成了天福、川恒、威頓、國電福泉電廠、利森公司、百樂創富等一批有規模、有實力的工業企業,磷化工產業集群初步形成,福泉已躍身成為四海聞名的“亞洲磷都”。磷化工延伸產業發展迅速,牛場雙龍工業聚集區、龍昌工業區、馬場坪工業區初具規模,基本形成了廢渣、廢水、廢氣循環利用的新型工業化體系。 三是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。城市建成區面積從2005年的6.8平方公里拓展到2012年的10平方公里,城鎮人口從2005年的5.3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10萬人;城鎮化水平逐年提高,2012年達到37%。 四是民生狀況明顯改善。相繼建成了市一醫門診大樓、圖書館、福泉職中等一批社會事業骨干項目,碧桂廣場、中山樂園、文峰廣場等一批公共設施項目,污水處理廠、垃圾填埋場等一批市政設施項目,后對20余個片區進行了改造,建成了御景新城、福泉花園等一批住宅小區。 我們將根據貴州省委、省政府《關于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決定》《關于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意見》,對福泉新型工業化城市、全省經濟強市和中等城市的新定位、新要求,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為龍頭,堅持項目帶動和循環集聚發展,把福泉建設成為“貴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前沿區域、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、西南出海大通道重要交通樞紐、貴州省歷史文化名城、綠色磷都·山水宜居城市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