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31日,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,公布17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名單,修文獼猴桃名列其中。
修文獼猴桃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工作自2014年6月啟動以來,在省質監局的幫助下,通過多方努力,申報材料如期完成并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專家好評。在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專家評審會上,修文獼猴桃因其獨特的自然優勢、優良的品質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批準。
修文獼猴桃(圖)
修文獼猴桃是貴州省修文縣的特產,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以下是它的詳細介紹:
【產品特點】
外觀:果形為長圓柱形,表皮呈棕褐色,色澤均勻,密被糙毛,不易脫落。
果肉:細嫩,呈翠綠色,色澤均勻,肉質多漿,髓心小,呈鵝黃色,橫切面有放射狀淺色條紋。
口感:酸甜適度,清甜爽口,具有質地細膩、汁液豐富、清香濃郁的獨特品質,風味集果香、花香、清香等為一體,冷藏后食用,口感如冰淇淋般軟糯。
營養:富含多種營養物質,如維生素C每100克鮮果含126.5mg,還含有SOD、蛋白質、氨基酸、β胡蘿卜素、泛酸、葉酸、礦物質等,以及有益元素硒等,具有抗氧化、增強免疫力等功效。
【生長環境】
地理位置:修文縣位于貴州省中部,貴陽市北部,屬亞熱帶和南溫帶季風氣候區,是獼猴桃的優生區。
氣候條件:春到遲,秋臨早,夏季短,冬季長,陰雨多,日照少,夏無酷暑,冬無嚴寒,雨熱同期,氣候溫和。年平均氣溫13℃到16℃之間,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至1250毫米之間,無霜期269天,極端低溫為3℃,極端高溫為30℃,適宜獼猴桃生長。
土壤條件:產地范圍內海拔高度940米至1360米,土壤以酸性或微酸性黃壤、砂壤土為主,土層深厚、疏松,土壤較為肥沃,有機質含量≥1%,pH值5.5至6.5,地下水位1米以下。
【品種】
主栽品種為“貴長”,屬于美味獼猴桃種類,是晚熟品種,成熟期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,單果重為60100g,平均單果重為85g。
【種植規模與產業發展】
截至2023年,修文獼猴桃種植規模達16.7萬畝,居全國第三、全省第一,種植戶達6000余戶,覆蓋修文縣10個鄉鎮108個行政村。
2023年,掛果面積13.7萬畝,預計鮮果產量10萬噸,綜合產值可達30億元,產業發展態勢良好,已成為修文縣農業支柱產業之一,助力當地鄉村振興,帶動農民增收。
【品牌榮譽】
2000年,被評為貴州省優質農產品。
2014年12月24日,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“修文獼猴桃”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
2018年2月12日,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“修文獼猴桃”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。
2020年7月27日,入選中歐地理標志第二批保護名單。
2021年9月,入選2021年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籌建名單。
【質量技術要求】
苗木繁育:采用野生獼猴桃實生苗為砧木,進行嫁接繁育。
栽植密度:每公頃栽植株數≤1100,雌雄株比例≤8:1。
栽植時期:從落葉至萌芽前,可選擇春栽或秋栽。
土肥水管理:以施有機肥為主,每年每公頃施有機肥≥15噸。
采收:鮮果的可溶性固性物達6%至7%時采收,選擇晴天的早晚天氣涼爽時或多云天氣時進行。
【產品加工與銷售】
產品加工:修文獼猴桃除了鮮食外,還開發出了多種加工產品,如獼猴桃果汁、果脯、酸奶、富硒含片、籽油、獼猴桃餅干、果酒等,豐富了產品種類,延長了產業鏈,提高了附加值。
銷售渠道: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,線上借助電商平臺,將修文獼猴桃銷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;線下與各地的水果批發商、零售商合作,同時,依托當地的旅游資源,開展采摘體驗、鄉村旅游等活動,實現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,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,提升了修文獼猴桃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