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安縣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,位于普安縣東城區,占地6.18平方公里,屬亞熱帶季風氣侯,年平均氣溫16℃,年降水量1395.3毫米,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交通便利。主要景點有世界茶源文化公園、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(入口)、福娘閣、神農祠、清茶竹風、細寨鄉村旅游重點村、水幕電影、音樂噴泉、天下普安古茶城、自行車主題酒店、布依茶源客棧、普安紅茶展廳等。
1980年,普(安)晴(隆)兩縣交界處的云頭山沈家箐發現一顆茶籽化石,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鑒定,確定為四球古茶籽化石,距今已有200萬年以上,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、唯一的四球茶籽化石。普安縣境內現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樹2萬多株,堪稱“可以喝的活化石”。2011年7月,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普安縣“中國古茶樹之鄉”的稱號。2017年7月,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普安縣“中國茶文化之鄉”的美譽,“普安紅”茶被評為“中華文化名茶”。為進一步豐富普安茶文化內涵,講好普安茶文化故事,持續推進以茶促旅、以旅興文,興建普安世界茶源文化公園。
世界茶源文化公園,由瑞士籍國際建筑專家皮特團隊規劃設計,設計理念為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”,總面積約120畝,能容納2萬人。分為茶亭及品茶區、兒童樂園區、水景區、茶文化藝術展示區、露天投影區等區域。全面展示了普安茶文化的歷史沿革,在公園廣場下有一個古茶樹博物館和水體景觀,古茶籽化石展示在碧水之中,顯示了水喚醒茶,茶成就水,茶因水而重生,水因茶而清香的特點。
斗彈達吟疊水廣場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斗彈達吟疊水廣場,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,疊水廣場以布依族特色的小打音樂“斗彈達吟”命名。
(知識拓展)布依小打音樂主要由簫筒、胡琴、月琴、瓷碗、木葉等樂器合奏而成,以簫筒來定音調,演奏中常因即興加花或簡化造成錯落不一,從而產生一種自然的多聲效果。并且樂器都是自己親手做的,音尾、獸皮、竹木等,工藝上則全部是當地老藝人,樂器制作材料均選擇當地的動、植物材質,如牛角、馬們代代相傳的手工技藝。
廣場內設有炫目的水幕激光、美輪美奐的音樂噴泉、新穎的水幕電影和仙境般的層層水霧。臨近廣場旁邊有融合布依文化和茶文化元素特色的茶源客棧,分布在“斗彈達吟”疊水廣場兩側,可供游客入住。
神農祠為紀念神農嘗百草發現茶而修建,占地面積392.6平米,總建筑面積577.2平米,高7.9米,屬典型的四合院風建筑格。主殿塑有神農雕像,偏殿一層主要是輔助用房及衛生間,二層是輔助用房及中草藥展示區。
(知識拓展)神農嘗百草,發現茶。在很早以前,中國就有“神農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一葉而解之”的傳說。他采集草藥,分成幾堆,品嘗后發現了有毒的草。他采集樹葉,發現葉形、葉脈、葉緣與一般的樹木不同。神農用碗舀了點汁水喝,只覺昧帶苦澀,清香撲鼻,喝后回味香醇甘甜,身體不累了,頭腦也更清醒了。茶葉因此被發現。
清茶竹風是普安茶文化與時代創新相結合、集休閑和商務為一體、以展示茶文化為主基調的地標性建筑,外形是一個泡茶蓋碗,占地面積近9000平方米,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。主體共三層,一樓、二樓為民族風情展廳,二樓外圍是圓形觀光臺。三樓為大型會議室,以舉辦會議、論壇等活動。
清茶竹風與茶源文化公園廣場遙相呼應,清茶竹風是圓形,茶源文化公園廣場為方形,寓意“天圓地方”。茶源街道共9條街,9條街歸于茶源文化公園,寓意“九九歸源”。清茶竹風左為神農祠,右為福娘閣,有“陰陽結合、道法自然、天人合一”之意。
福娘閣又叫國茶館,是為紀念布依族制茶始祖“福娘”而建,建筑面積1390平方。福娘閣主體為三層攢尖樓閣建筑,一樓做為布依福娘參拜和品茶區,塑有福娘雕像。二樓做為茶葉和旅游商品布依族服飾展示廳。三樓內圍做為vip客人接待區和書法字畫展示區,外圍做為休閑觀光區。一樓門前廣場上六根柱子分別代表六大茶類,分別是紅茶、烏龍茶(青茶)、黑茶、黃茶、白茶、綠茶。
“普安紅”茶原名“布依福娘茶”。據說在千年前,牂(zang)牁(ke)河畔上住著古茶樹守護族岑族,岑族有一年輕王子,名叫阿布,從小天資聰穎,英勇不凡。阿布有一青梅竹馬的愛人,名喚王福娘,乃族中雅琊(布依族語:祭師)。福娘與阿布互相愛慕,互許相守一生的誓言。福娘生性善良,在瘟疫爆發后,由于無藥可治,不到幾日,族內便有多人被感染,死亡人數過半。眼見族內這般慘狀,福娘心急如焚,她苦心專研醫術時,忽而想到牂牁河旁有座神山,山中有仙草,藥效奇特,小則能治百病,大疾也能藥到病除。幾百年來,牂牁河畔的的祖先早已與山神有約:“人不入神山,龍不出神山傷人”。但為解鄉鄰危難,福娘她毅然決定前往。趁惡龍不在,福娘偷偷潛入了神山,盜采了仙草。回來后將仙草與古茶樹茶葉一起熬制成藥茶,于路邊煮茶而驅天疾,茶香四處飄散,十里八鄉的人們也因此得解災劫。因為私自進入神山且盜采仙草,福娘觸犯了禁忌,觸怒山神惡龍。惡龍脾性大發,但見福娘美麗聰慧,便又垂涎福娘。他于是以滅岑族為要挾,想強娶福娘為妻。福娘與阿布兩人相互愛慕,不愿屈于惡龍。可百般思慮之后,福娘還是做出了決定委身下嫁給惡龍。新婚當晚,惡龍看著美麗的福娘,心里暗自得意,而福娘趁著惡龍接近時,拔下發簪刺向惡龍,結果被惡龍躲開了。她的舉動激怒了惡龍,當即被惡龍制住,眼見刺殺惡龍無望,福娘萬念俱灰,口中念著情郎阿布的名字,用簪子刺向了自己的胸口。從此,福娘的一縷香魂便化做了山上的一株茶樹。而村民們為了紀念福娘舍己為人、無私奉獻的精神而建造福娘祠,以便后人紀念。
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是按照國際標準打造的,由冰片石、彩磚、天然河床、柏油、泥石等多種越野混合路面,是山地自行車愛好者們不可錯過的騎行路線。全長75公里,海拔從1100米上升至1800余米,涵蓋自行車旅游觀光、自行車越野運動、茶園觀光、民族風情體驗等多個區域,被譽為“中國最美山地自行車賽道”,有“騎行山水,天人合一”的美譽。2016年以來,已成功舉辦了3次國際自行車邀請賽和全國自行車公開賽。
賽道沿途風光迤邐,民族風情濃郁。入口是一段彩磚路面,隨后到達涉水路段,踏過激流溪谷,行至山巒密林,木棧道風光無限。再往前走,穿越萬畝茶海,讓本就平靜的心情更加有一種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心境。在這里,你可以在賽道上肆意揮灑汗水,也可漫步茶林品上一杯香醇回甘的普安紅。
進自然·康樂基地是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的核心區域,寓意一起攜手走進自然。基地主要包含民宿區、餐飲區、圍爐煮茶休閑區、游樂園和雞密賽道五個部分。致力于打造“宜居、宜游、宜養、宜樂”的農、文、旅、康新生活,讓游客感受美麗鄉村及民族風情,收獲一份喧囂生活里的淡然心境。
基地由進自然·半山茶宿、村食、茶學館、制茶體驗、茶韻·歸然村居、圍爐煮茶休閑區、古法烤蛋糕、蠟染DIY、農耕文化展示區、“雞”密塞道組成。
進自然·茶·生活包含半山茶宿、叢林穿越、吊橋、護寨樹、民族文化廣場。
前面是半山茶宿,主要分為半山茶宿、茶韻歸然村居、綠茶首采體驗區。這里貼近自然、回歸自然,可以享受輕松自在的悠閑生活。從林穿越,在叢林中穿梭、探險,讓此次旅行多一份刺激。吊橋后面是護寨樹,也是布依族群眾的信仰樹。民族文化廣場,是布依族節日活動場所,每逢三月三、六月六、吃新節等節日,他們都會歡聚在這里載歌載舞。
進自然·村食在這里可以體驗到當地特色農家菜,尤以當地烏金雞最具特色,其脂肪含量低,蛋白含量高,肉質緊致細嫩,味道鮮美。
進自然·茶學館以普安地方盛產特有的普安紅茶和白葉一號、綠茶、四球古茶為主要茶類經營,每一類茶都有其獨到的制作工藝以及沖泡技藝。在這里,既可以品茗,還可學習和體驗沏茶技藝。
進自然·制茶體驗在這里,可以體驗茶葉制作的殺青、揉捻、萎凋、翻炒、烘干等流程,增進對茶的了解。
進自然·茶韻·歸然村居 在這里,沒有喧囂,沒有束縛,你可以坐在這里,靜靜地享受茶的韻味、咖啡的醇香。
圍爐煮茶休閑區 圍爐煮茶,在古代被稱為茶宴,始于南北朝,興盛于唐宋,唐朝時。陸羽《茶經》中就有關于煮茶的詳細描述:“其火,用炭,次用勁薪;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;其沸,如魚目,微有聲,為一沸,緣邊如涌泉連珠,為二沸,騰波鼓浪,為三沸。”煮茶以三沸之水最妙,再煮水便老而不可飲。圍爐煮茶,輕煮歲月慢煮茶,幸得半日話家常。三五朋友相邀,一壺熱茶,配上時令水果、花生、紅棗、土豆、紅薯、玉米、巴坦木等堅果,一邊聊天,一邊翻動著烤盤上的茶點,這便是閑暇時光最愜意的生活方式。
進自然·古法烤蛋糕采用普安特有的富含營養價值的烏金雞蛋和享有“貢麻”稱號的普安天麻,沿用傳統技藝,讓古法烤蛋糕更具營養價值和地域特色。在這里,可以追尋記憶中的味道。
進自然·蠟染DIY布依族的蠟染久負盛名。早在宋代就有記載,清代史書上所說的“青龍布”,就是蠟染布,布依姑娘從十多歲起,便開始學習蠟染技術。先把蜜蠟加熱熔為蠟汁,在自己織就的布上精心描繪出各種精美的圖案,再放入藍靛缸中染成藍色或淺藍色,最后將布放入鍋中煮掉蜜蠟,撈出后放到水中反復蕩滌晾干,就成就獨具特色的蠟染工藝品。做成的蠟染布料圖案豐富樸實,并呈現出獨有的龜紋,也稱為小波紋,是機器不能代替的藝術效果。
進自然·農耕文化展示區展示的是村民們曾經使用過的生產生活用具,有織布機、耙、牛丫、犁、囤籮、搭斗、升子、草鞋凳、石磨、風車、石碓等。
進自然·“雞”密塞道這是通往山上觀賞、喂食烏金雞的通道,喂養的是被稱為“中國黑寶”“雞中珍品”—烏金雞,散養于無工業、無污染的大山之中,吃的是玉米、草、蟲子等,喝的是山泉水,無污染、無公害。
以下是一篇關于普安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的旅游介紹文章:
【普安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:茶韻飄香的奇妙之旅
普安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位于普安縣東城區,交通便利,無論你是自駕還是乘坐公共交通都能輕松抵達。
【主要景點
世界茶源文化公園:由瑞士籍國際建筑專家皮特團隊規劃設計,設計理念為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”。總面積約120畝,能容納2萬人,分為茶亭及品茶區、兒童樂園區、水景區、茶文化藝術展示區、露天投影區等區域。廣場下有古茶樹博物館和水體景觀,古茶籽化石展示在碧水之中。
神農祠:為紀念神農嘗百草發現茶而修建,占地面積392.6平米,總建筑面積577.2平米,高7.9米,屬典型的四合院風建筑格。主殿塑有神農雕像,偏殿一層主要是輔助用房及衛生間,二層是輔助用房及中草藥展示區。
清茶竹風:外形是一個泡茶蓋碗,占地面積近9000平方米,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。主體共三層,一樓、二樓為民族風情展廳,二樓外圍是圓形觀光臺,三樓為大型會議室。
福娘閣:又叫國茶館,是為紀念布依族制茶始祖“福娘”而建,建筑面積1390平方。主體為三層攢尖樓閣建筑,一樓作為布依福娘參拜和品茶區,塑有福娘雕像。二樓作為茶葉和旅游商品布依族服飾展示廳。三樓內圍作為vip客人接待區和書法字畫展示區,外圍作為休閑觀光區。
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:按照國際標準打造,由冰片石、彩磚、天然河床、柏油、泥石等多種越野混合路面組成,全長75公里,海拔從1100米上升至1800余米,被譽為“中國最美山地自行車賽道”。
進自然·康樂基地:景區的核心區域,主要包含民宿區、餐飲區、圍爐煮茶休閑區、游樂園和雞密賽道五個部分,致力于打造“宜居、宜游、宜養、宜樂”的農、文、旅、康新生活。
【相關傳說】
相傳千年前,牂牁河畔的岑族有位年輕王子阿布和青梅竹馬的愛人王福娘。瘟疫爆發后,福娘為救族人,不顧禁忌潛入神山盜采仙草,與古茶樹茶葉一起熬制成藥茶。但此舉觸怒山神惡龍,惡龍以滅族要挾強娶福娘。福娘不愿屈從,新婚當晚刺殺惡龍不成,便用簪子刺向自己的胸口。福娘的一縷香魂化作了山上的一株茶樹,村民們為紀念她建造了福娘祠。
【周邊特色美食】
普安紅:作為當地特產茶葉,香氣高長,滋味醇厚回甘,游客可以品嘗到最正宗的普安紅茶。
普安牛干巴:選用當地優質牛肉腌制而成,肉質緊實,味道鮮美,可煎、可炒、可烤,是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下酒菜。
普安豆腐:以當地優質大豆為原料,傳統工藝制作,質地細膩,口感嫩滑,無論是做成家常豆腐、麻婆豆腐還是豆腐湯,都別有一番風味。
【最佳旅游時間】
普安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,四季分明,雨熱同季,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,常年平均氣溫16℃。因此,景區一年四季都適合旅游。春季,可賞茶山嫩綠,品新茶之香;夏季,山間涼爽宜人,可在茶海騎行避暑;秋季,天高氣爽,看茶山五彩斑斕;冬季,若遇下雪,銀裝素裹的茶山宛如仙境。
【門票價格】
普安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目前免費向游客開放,無需購買門票,讓你可以毫無負擔地盡情享受這里的美景。
【網絡點評】
“普安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真是太棒了!不僅可以了解到悠久的茶文化歷史,還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。世界茶源文化公園的設計很獨特,古茶籽化石展示讓人印象深刻。”
“在這里體驗了采茶制茶,感覺非常有趣,還品嘗了自己親手制作的普安紅,味道格外香甜。景區的環境很好,空氣清新,是個放松身心的好地方。”
“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太贊了,沿途風景美不勝收,穿越萬畝茶海的感覺太棒了。而且周邊的美食也很地道,普安牛干巴和普安豆腐都很好吃。”
遠方的朋友們,普安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。在這里,你可以盡情享受茶文化的熏陶,領略大自然的魅力,品嘗美味的特色美食,感受普安人民的熱情好客。快來普安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開啟一段美好的旅行吧,相信你一定會在這里留下難忘的回憶,收獲滿滿的快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