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州綏陽縣雙河溶洞(圖)
由中法兩國洞穴專家組成的考察隊,對“中國最長洞穴”——貴州綏陽縣雙河溶洞系統進行的聯合探險科考結束,據探測,洞穴長度再增7公里,并發現多種新洞穴生物。
參加此次科考的法國洞穴聯盟委員會委員讓·波塔西說,此次探明雙河溶洞洞穴長度為145.891公里,在原先138公里的基礎上又增長了7公里,在亞洲僅次于位于馬來西亞的瓜愛爾杰尼赫洞。
據了解,由于這次天公不作美,科考期間多次下雨導致洞內漲水,去的新洞段又非常難走,雙河溶洞沖刺“亞洲第一長度”的目標未能如愿實現,明年中法將繼續在此科考。
據貴州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博士陳會明介紹,通過科考專家發現了8種新洞穴動物,還有5種雙河洞特有動物,包括透明鉤蝦、裸中遁蛛、桂花泰萊蛛、小溝黔行步甲和小溝黔行步甲陳氏亞種。
陳會明說,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在數億年前是大海,退水之后,陸地生物等從其他地方進入這一地區,形成生物群落。但在冰期時期,這些古生物群落遭遇冷熱交替,絕大多數滅絕,但處于洞穴之中的生物后代卻較好地生存下來,并保留著大量的祖征。雙河溶洞洞穴生物新發現作為“活化石”,對于研究中國西南地區巖溶生態、氣候演變、生物進化以及重建古環境等具有重要價值。